10月30日下午,上海大学教授赵彦春教授应邀到我院讲学,在学院学生实践能力演示厅做了题为“翻译学的范式革命与中国译者的历史担当”学术讲座。讲座由188博金宝亚洲体育网站胡元江副院长主持,188博金宝亚洲体育网站全体教师和部分学生参加了本次学术活动。
赵彦春教授是上海大学中华文化翻译研究中心主任、国际学术期刊Translating China主编、国际汉学与教育研究会会长、传统文化翻译与国际传播专业委员会会长、中国先秦史学会国学双语研究会执行会长、中国语言教育研究会副会长、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翻译中心主任、中山大学兼职教授、中国农业大学兼职教授、天津科技大学客座教授、天津财经大学客座教授、印度Mericet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。出版专著9部,译著20部,编审教材16部,论文100篇。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3项、新闻出版署重点出版项目1项、省部级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5项。
本次讲座,赵教授围绕“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,能否和如何突破瓶颈,实现革命性的转变?”这些问题展开了详细的说明。首先,赵教授以中西方宗教用语的翻译开场,指出有许多音译是存在严重歧义的,破坏了作品原本的哲学价值和文学性。在讲座中,赵教授指出,当前国学典籍外译的整体质量并不理想,以《杜甫全集》为例,译版形式不当,语义悖谬。其结果,中华学术传之于国外显得支离破碎而肤浅且流弊丛生。概言之,中华经典外译有两大明显的弊端:一是中华文明的特质被遮蔽,二是中西文化本来存在的一体性或一致性被割断。这一方面涉及我们对中西哲学的深层认识,另一方面也关乎我们对翻译本质的认识。
这种状况呼唤翻译的范式革命——这是以形式入手贯穿翻译乃至哲学、逻辑,构拟翻译的原则与方法以及教育功能的学科体系的全面革新,就译者而言则体现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所应担负的历史责任。大道至简,赵教授将方法简化为“A=A”这一基本原则。具体要求为:形式为先导(Form),研究语言学,形而上很重要。我们思考,我们编码,我们行动!


作者:外语学院
审核:胡元江